品味生活

鑽石之歷史文化

世界五大寶石之首-鑽石

相信即使是對寶石認識不多的人也會對鑽石印象頗深,身為世界五大寶石之首,閃耀動人的外觀,再加上“一顆永流傳”的愛情因素加持,很難會有人記不住它。

但是,若要說起鑽石的“身世”,也許知道的人寥寥無幾。今天就來為大家好好地介紹一番。

鑽石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珍品。公元一世紀,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Pliny)說:“鑽石不僅是寶石中最有價值的,而且是這個世界所有事物中最有價值的。”

人類對鑽石的熱衷起源於印度,這裡的人們在河流和小溪中採集鑽石。據一些歷史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印度就開始交易鑽石。當時有限的鑽石產量能夠滿足印度富裕階層這一有限市場。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一切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印度鑽石和其他特色商品都坐上了前往威尼斯中世紀市場的大篷車,被銷售至西歐各地。到了 15 世紀,鑽石成為歐洲上流人士的時尚配飾。

18 世紀初,隨著印度鑽石的供應量開始下降,巴西成為鑽石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淘金的工人在篩選當地河流的礫石時,意外地在淘選盤中發現了鑽石。在充分挖掘所有潛在礦床之後,巴西在 150 多年間一直統治鑽石市場。

19 世紀,西歐和美國創造了極大的財富。 19 世紀晚期,隨著鑽石需求不斷增加,探險家不斷開拓新的礦床,並發現了南非第一處產量豐富的鑽石礦藏。

現代鑽石市場的傳奇故事開始於非洲大陸,也就是 1866 年發現的南非金伯利鑽石礦。 22 年後的 1888 年,企業家 Cecil Rhodes 成立了 De Beers Consolidated Mines Limited (戴比爾斯聯合礦業有限公司)。到1900 年,戴比爾斯公司通過在南非的各個礦場控制了世界原石鑽石產量的 90%。

南非鑽石產地為鑽石行業的很多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鑽石開採正在這個時候開始從地表轉移到更深的地下。鑑於高額的成本和相對較低的產出率,這些新產地迫使人們開發更高效的採礦技術。這一情況也促使更有效的市場營銷成為必然。同時也帶來了切工、拋光等領域的進步。這些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改善了成品寶石的外觀。

19 世紀 70 年代,鑽石原石的年產量遠低於一百萬克拉。到了 20 世紀 20 年代,這一數字大約 300 萬克拉。五十年後,鑽石原石年產量接近 5000 萬克拉,到 20 世紀 90 年代更是超過了每年1 億克拉。

20 世紀 70 年代末,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原石生產國是南非、扎伊爾(現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前蘇聯。 20 世紀 80 年代,俄羅斯和南非出產的高品質鑽石產量保持相對穩定,但扎伊爾的較低品質鑽石原始產量卻翻了一倍。

1982 年,在博茨瓦納發現了另外一處高產量的礦場。作為高品質鑽石的豐富來源,Jwaneng 礦場大大提高了博茨瓦納的產量,以至於這個國家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鑽石產地,所出產鑽石的價值名列世界第二。 De Beers與博茨瓦納政府簽約購買這座礦場的生產,博茨瓦納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鑽石切磨行業。

1985 年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處產地,2000 年又在加拿大北部發現了新的礦床,世界鑽石開采的規模急劇擴大。

和 1866 年在南非發現鑽石以及戴比爾斯成立之後的幾年一樣,1990 年之後,市場經歷了諸多變化。 20 世紀 90 年代發現大量令人振奮的新產地,這也促成了很多切磨中心的出現。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世界經濟巨幅波動期間。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盛讚鑽石的璀璨奪目,但在二十世紀之前,關於鑽石的科學知識少之又少。從那時起,化學家、物理學家、地質學家、礦物學家和海洋學家的大量研究讓關於鑽石的知識不斷增加,且日益全面。過去的 50 年裡,科學家們發表了大量關於鑽石的科學知識,特別是關於鑽石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被輸送到地面的。這些知識讓我們更容易預測可能發現鑽石的新地點。

除了無色鑽石,更加珍稀的要數彩色鑽石了。

彩色鑽石擁有幾乎你能想像的任何色彩。紅色,綠色,紫色和橙色一般是最難得的,其次是粉紅色和藍色。黃色和褐色是最常見的顏色,它們通常比那些罕見顏色的價值更低。

世界上首個鑽石顏色分級系統可以追溯到六世紀的印度。該系統是基於該國的古代階級結構。不同社會地位或種姓的成員允許擁有和佩戴特定顏色的鑽石。因此,鑽石被用做階層的徽章。

祭司和統治階層,即婆羅門種姓,允許擁有“最潔白的海螺、蓮花或水晶石”(白色至無色)。地主和武士允許擁有“兔子眼睛褐色”的鑽石。商人階層允許擁有“kadl [花]花瓣的美麗色調”(黃色)的鑽石。下層階級的成員僅可擁有“磨光寶劍的光澤般”(灰色或黑色)的鑽石。然而,國王擁有任何顏色的鑽石。

自那時以來,鑽石的顏色分級系統已經演變了很多。今天,有比海螺、兔眼和花瓣更完善的判斷鑽石顏色的方法。而如今,限制人們擁有不同顏色鑽石的條件無非是鑽石的貨源充裕性以及經濟承受能力。

儘管彩鑽傳統上只佔鑽石業務的一小部分,但過去幾十年以來,知名度和供貨能力都有所增長。在 20 世紀 80 年代,澳大利亞阿蓋爾礦開始銷售名為“香檳”和“干邑”的褐色鑽石。阿蓋爾使公眾認識了彩鑽,並在 90 年代末減少了彩鑽的市場營銷。如今,阿蓋爾礦仍然出產褐色鑽石。但更為世界熟知的是其作為稀有粉紅色鑽石的主要產地。

歷史和當前最知名的彩色鑽石來自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亞。其他鑽礦地點包括巴西、委內瑞拉、圭亞那、印度尼西亞,同時上述產地也出產彩色鑽石。

 

#著名鑽石

伊麗莎白·泰勒

33.19 克拉的伊麗莎白·泰勒鑽石經 GIA 鑑定為 D – VS1 級,2011年以 880 萬美元售出。

 

庫里南 II

Cullinan II(庫里南 II 號)是一顆 317.4 克拉的長方形枕型鑽石,鑲嵌在帝國皇冠 (Imperial State Crown) 上。

 

奧爾洛夫

1700 年,據傳法國軍隊的一名逃兵把奧爾洛夫從印度一座神像的眼睛中撬出。

 

拿破崙鑽石項鍊

這條項鍊鑲嵌以 260 克拉的老礦山切工鑽石,現收藏於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葡萄牙

這顆“葡萄牙鑽石”發出強烈的藍色熒光,使之看起來比 GIA 分級 M VS1 級更白。

 

金禧

這顆 545.65 克拉的金禧鑽石是泰國國王普密蓬在加冕 50 週年之時收到的一份禮物。

 

德累斯頓綠鑽

約 41 克拉的德累斯頓綠鑽是已知最大的,並且也許是品質最佳的具有天然顏色的綠色鑽石。

 

維特巴哈 – 格拉夫

維特巴哈藍鑽(現名為維特巴哈 – 格拉夫 ),以破紀錄的 2,43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珠寶商 Lawrence Graff。

 

迪揚紅

這顆 5.03 克拉的迪揚紅是非常罕見的紅色鑽石:現存量極少。

 

霍普 (HOPE)

45.52 克拉的霍普 (Hope) 鑽因其稀有的顏色、豐富的歷史和紅色磷光而聞名於世。

 

奧本海默

這顆重 253.70 克拉的黃色八面奧本海默鑽石晶體現收藏於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ALLNATT (歐那特黃鑽)

GIA 將此 101.29 克拉的歐那特黃鑽鑑定為艷彩黃,淨度等級為 VS2。

 

穆薩耶夫紅鑽

GIA 將這顆 5.11 克拉的穆薩耶夫紅鑽描述為紅色彩鑽:有記錄的同色鑽石中最大的一顆。

 

斯坦梅茨粉紅

這顆重 59.60 克拉、內部無瑕的斯坦梅茨粉紅鑽石是 GIA 所鑑定過的最大的艷粉色鑽石。

 

南瓜

GIA 將這顆 5.54 克拉南瓜鑽石的顏色描述為艷橙色。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